新NG勢力綜合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|回復: 0

[飲食文化] 【食說新語】崑崙紫瓜重火候

[複製鏈接]

1萬

主題

1萬

帖子

4萬

積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
47058
發表於 2023-11-13 20:42:59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文/朱振藩

原產亞洲熱帶,印度最早馴化,循著絲路傳播,西漢已到中土,至南北朝大盛,後遍及大江南北。它,就是大名鼎鼎的茄子。唐代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援引隱侯的〈行園詩〉:「寒瓜方臥壟,秋菰正滿陂,紫茄紛爛漫,綠芋鬱參差。」正是其最好的寫照。

唐人杜寶《大業拾遺錄》,記隋煬帝(年號大業)時的掌故,裡面提到:「四年,改胡床為交床,改胡瓜為白露黃瓜,改茄子為崑崙紫瓜。」點明它來自西域崑崙山。《農桑通訣》遂有「隋煬帝改茄子為昆侖瓜」之句,只是後世未沿用下去,反而稱之為「矮瓜」。

事實上,漢代桓譚的《新論》中已提及茄子,《水經》裡也記載:「石頭西對蔡浦,浦長百里,上有大荻浦,下有茄子浦。」地以茄子命名,推知種植甚廣,恐已蔚成風氣。

前人〈詠茄詩〉云:「如何緇俗偏同嗜,入口原來總一般。」原來在宋代時,不分身分貴賤,茄子已成人們常食,但認為滋味平凡。依我個人看法,應是烹飪不得其法。

在清末薛寶辰的《素食說略》中,有一款「燒茄子」,指出:「削去皮,橫切厚片,一面剺斗方紋(劃剖成菱形紋),一面不剺,香油灼過,以水加鹽燜之,不用醬油。」其滋味清雅柔滑,「甚腴美也。」

目前茄子的燒法甚多,不論炒、烤、炸、熬、燜、蒸、煮等,都能做出不同風味的佳肴。王子輝《素食養生譚》一書,認為用涼拌與紅燒最佳,操作簡便,充當家常菜,適口充腸。

後者的通常做法為:「將茄子去皮洗淨,切成半寸厚的茄片,再改切成斜長方形的滾刀塊,投入油鍋炸成虎皮色,撈出控油。接著向鍋內放少許油燒熱,倒入過油的茄塊,隨即倒入醬油、鹽、糖、蔥末、薑米和水澱粉調和的料汁,用鍋鏟翻炒均勻,等滷汁一濃,裹在茄塊上,即可出鍋食用。」

上述方法較為複雜,散文大家梁實秋為北京名館「厚德福」少東,對此一家常菜,梁府的燒法倒是頗足取法:「茄子不需削皮,切成一寸多長的塊塊,用刀在無皮處,畫出縱橫的刀紋……劃得愈細愈好,入油鍋炸……炸好的茄子撈出。然後炒裡脊肉絲少許,把茄子投入翻炒,加醬油,急速取出盛盤,上面撒大量的蒜末。」手法較為簡易,而且「味極甜美,送飯最宜」。諸君或可依式製作。

北京菜館的燒茄子,依照《雲鄉話食》的講法,「就是把茄子去皮切成菱形薄片,先入油鍋中一炸(行話叫「過油」),然後再放口蘑、毛豆等配料紅燒……素燒也很好吃,這雖是普通菜,但做起來油要多,火要猛,火候要合適。」唯有如此,才物美價廉地道。

另,《隨園食單》記「茄二法」,謂:「吳小谷廣文家,將整茄子削皮,滾水泡去苦汁,豬油炙之。炙時須待泡水乾後,用甜醬水乾煨甚佳。盧八太爺家,切茄作小塊,不去皮,入油灼微黃,加秋(醬)油炮炒,亦佳。」袁枚食之而甘,想要依樣畫葫蘆,但「俱學之而未盡其妙」。

我在想,之所以會如此,應是茄子吸油,鍋內油必須多。而且中國北方的圓茄,因少雨而缺乏水分,質地也較為堅實,台灣的線(長)茄由於「水分太多,無法炸乾,久炸則成爛泥」,口感自然不佳,梁實秋如是說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自動贊助|新NG勢力綜合論壇

GMT+8, 2024-9-17 03:53 , Processed in 0.03696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抗攻擊 by GameHost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一粒米 | 中興米 | 論壇美工 | 設計 抗ddos | 天堂私服 | ddos | ddos | 防ddos | 防禦ddos | 防ddos主機 | 天堂美工 | 設計 防ddos主機 | 抗ddos主機 | 抗ddos | 抗ddos主機 | 抗攻擊論壇 | 天堂自動贊助 | 免費論壇 | 天堂私服 | 天堂123 | 台南清潔 | 天堂 | 天堂私服 | 免費論壇申請 | 抗ddos | 虛擬主機 | 實體主機 | vps | 網域註冊 | 抗攻擊遊戲主機 | ddo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