濁水溪擁有豐富且獨特的人文風光。圖為西螺鎮張廖家廟崇遠堂,是詔安客家人在台灣的重要精神與信仰中心。圖/林嘉澍 文/林嘉澍
每回南下,第一站總在西螺歇腳。西螺休息站是設備完善的大規模休息站,洗手間乾淨免費且多間;站內特產不少,人員服務還算親切,與義大利法國的休息站相比,已是天堂。尤是是揮舞紅旗的神祕便當,便宜美味又可愛的交易方式,真是此景只有台灣有。
雲林縣有「台灣糧倉」之稱。物產豐饒不在話下,但雲林深厚的文化底蘊,其實可以和府城、鹿港齊名。每次我揪友人同遊雲林,大家都說去過北港朝天宮,不想再去,彷彿雲林只有北港沒別的地方可去;這就好像講到印象派,人們大多只知莫內、雷諾瓦畫派,殊不知社會都市形態的改變發展,才是促成印象派繪畫主題的面相。雲林亦然,豐富的物產及堅定的民間信仰,讓此地成為眾神庇佑之地;悠久歷史的遶境慶典,成為聞名於世的宗教風景。
濁水溪自古經過數次的河道變遷,清代的河道,在今濁水溪之南,靠近虎尾鎮,所以清代的古地圖並無濁水溪,而是寫成「虎尾溪」。「濁水溪」之名稱是到日治時期才普遍化。濁水溪氾濫時常帶來災害,所以兩岸無法發展成大都市,西螺即為濁水溪沿岸唯一人口密集的都市,其他則是田園和人口稀少的聚落。雖然沒有顯著的都市建設,然因此地為農產富庶之地,清代時,大陸來船溯濁水溪進入彰化縣的北斗,交通還算方便,溪的沿岸就形成獨特的濁水溪文化,如西螺的「喊拳賣膏藥」及虎尾鎮的「布袋戲」、麥寮鄉的「歌仔戲」等。濁水溪的文化保留完整的鄉村文化,無城市文化的過度裝飾,卻有清新質樸、文雅可愛之感。
這條蜿蜒近兩百公里的大河,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劃分台灣南北的天然和人文界線。溪南,是典型的熱帶氣候,溪北,則為亞熱帶氣候。每當台北陰雨綿綿,一過濁水溪天氣就放晴了,田野風光綿延不絕。德國大文豪歌德在〈迷孃曲〉的名句:「你知道南國的風光嗎?」歌德未曾到過台灣,他心中的南國,以此地寫照,應該很貼切。
氣候的南北劃分,可從生態窺見端倪。有個有趣的故事:相傳國姓爺鄭成功率領大批軍民登陸台灣,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軍隊。當時由瑞典籍總督揆一率領的荷蘭軍,決定在某個夜晚突襲鄭成功軍隊駐紮地,由於荷蘭人行蹤隱密,鄭軍竟一無所悉。當時有一隻壁虎認為大事不妙,連忙號召所有濁水溪以南的壁虎大聲鳴叫,驚醒熟睡中的軍士,荷軍因此夜襲失敗。鄭軍大捷後,鄭成功為了感念壁虎的貢獻,將牠們封為「鐵甲將軍」。
壁虎原本是不會叫的,但濁水溪以南的壁虎在緊急情況下大聲鳴叫,自此南方壁虎都會叫,但濁水溪以北的壁虎因為沒有收到「召集令」,所以至今仍不會鳴叫。
這個故事當然只是傳說,會叫的壁虎稱為蝎虎,牠能由喉部發出聲音,主要分布於台灣中、南部;其他常出現於住家環境中的壁虎,尤其是北部常見的無疣蝎虎,無法發出明顯的叫聲。從這裡也可以看出,台灣民眾愛戴國姓爺,神化他的事蹟,即使他沒去過的地方,也編造了許多故事,如台北市的劍潭、鶯歌鎮的鶯歌石,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