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華糖廍文化園區台糖五分車。圖/許峰源高雄橋頭製糖廠。圖/許峰源 文/許峰源
砂糖是台灣特產,從荷蘭、西班牙領台,經明鄭、清領時期,一直都是外銷主力商品。
日治初期,成立台灣製糖株式會社,在高雄橋頭設置首座新式製糖廠,啟動機械化生產。之後,台灣各地糖廠擴建,糖業鐵道陸續鋪設,五分車將甘蔗送往糖廠提煉砂糖,總產量不斷提升。漸漸地,台灣糖業發展與民眾生活相關,也肩負起火車頭的角色,帶領其他產業走向工業化。
二戰後期,盟軍轟炸台灣,炸毀許多糖廠和鐵路,大幅縮減甘蔗種植面積,砂糖生產被迫停頓。一九四五年八月,日本宣布投降,政府派員接收台灣,成立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(台糖公司),調查各地糖廠、鐵路受損情況。
一九四七年,台糖公司在今日台北市中華路與漢口街口興建辦公大樓,投入糖廠、鐵路修復工程,鼓勵農民種植甘蔗,很快地恢復砂糖生產,除供應台灣基本需求,還將砂糖銷往中國大陸。
一九四九年底,受到國共戰爭影響,政府緊急遷往台灣,並設法開拓砂糖外銷市場,賺取外匯。隔年九月,台灣與日本簽訂《關于台灣與被占領之日本間貿易之財務協定》,達成易貨記帳貿易共識,以美金為記帳單位,雙方交換所需物資。最初台灣輸日物資以糖為大宗,至一九六一年雙邊邁入自由貿易前夕,糖產仍占與日本交換物資的半數以上,地位無可取代。
另外,政府亦積極拓展砂糖外銷的國際市場,獲華僑、商團協助,成功打進東南亞、東北亞、澳洲與美洲,並且銷往中東、非洲,讓台灣在國際糖業市場占有重要地位。台灣砂糖外銷屢創佳績,也為更多民眾帶來就業機會。台糖公司為擴大生產規模,致力更新設備、研發技術、改良甘蔗品種,精煉品質更好、口感風味更佳的產品。
當台灣砂糖賺取豐厚利潤,也引起其他國家關注,熟練植蔗技術與製糖技藝享譽國際,讓許多國家刮目相看,紛紛派員前來考察,希望借鏡經驗。
砂糖被視為台灣出口的主力商品,若釋出生產技術,難免陷入與台灣競爭的矛盾。只是,當時台灣深受國際共產勢力壓迫,為爭取更多國家承認,只好被迫妥協,輸出植蔗技術、煉糖技能,並協助訓練人員、建置糖廠,以此轉化為穩固邦交、鞏固國際地位的條件。
以區域來看,東南亞是台灣糖業技術援助的先河。
一九五九年三月,台糖公司組織糖業技術團隊前往越南,協助建置三座糖廠,強化越南反共立場。台灣技術深受越南讚賞,雙方在一九六○年成立「中越經濟合作委員會」,越南希望台灣協助設置更多糖廠,壯大生產規模。
之後,越南持續爭取台糖公司技術團隊前往指導蔗作種植、煉糖技能,也將該國技術人員送來台灣,交由台糖公司訓練。越南學員在台糖公司訓練下,近距離觀摩糖廠生產鏈,學習器械操作技巧,參與甘蔗品種實驗改良,希望複製台灣模式,厚實越南糖業生產事業。
除了越南,台灣也以糖業技術援助泰國、菲律賓、印尼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緬甸、斯里蘭卡等國,訓練人員、建置糖廠、改良甘蔗品種,嘉惠東南亞國家經濟成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