館外鐵道。圖/丹青林鐵館內部陳設。圖/丹青 文/丹青
去年四月,宜蘭縣政府針對太平山森林鐵路復駛計畫「平地線」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,送交通部審查。今年四月下旬,又完成「山地線」復駛計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,送交農委會審查。
不管山地線或平地線,雖然太平山林鐵現在已不具木材採伐的功能,但除了觀光價值之外,還具有輔助偏鄉公共運輸的功能。而若想知道這段鐵道的過往歷史,可到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去年十二月才修復開館的「林鐵館」參觀,相信會對太平山林鐵的開發和沿革有更深入了解。
太平山林鐵當年分為「羅東林場」(今羅東林業文化園區)和土場站以上的「太平山林場」(今太平山國家公園),全長三十六‧九五公里。從羅東車站北側經羅東林場內的竹林站到山上的土場站,共計十一個車站,到了土場站後,還有索道、纜車、蹦蹦車等多樣運輸工具接駁。
太平山伐木事業早於林鐵,因靠人力及溪流輸運木材下山極為不便又危險,乃自一九二○年起開始分段修築森林鐵路,直到一九二四年才全線通車。起、終點本在竹林站,一九七○年後,因兼營客運延伸到羅東車站北側,全線共有七座隧道與二十二座橋梁。
日治時期,太平山林鐵即在竹林站設有羅東林場管理處,除了有貯木池儲存、清理自林鐵運送下來的木材,並設員工宿舍及檢修車庫等。光復後,因木材產出下降,客運方面亦日漸不敵公路,加上許多路段沿溪而建易受洪水破壞等因素,不得不於一九七九年結束營運,歷時五十六年。
太平山林場後來改為國家公園,羅東林場管理處則將竹林車站、貯木池、日式房舍加以整修,於二○○九年合併為羅東林業文化園區,並在園內擺置蒸汽火車與鐵軌,成為著名觀光景點。至於區內挑高的原檢修車庫,曾於一九六一年遭颱風毀損,並於一九七○年改建過。因保留了以原始檜木桁架支撐的二坡斜屋頂、木製格柵等,兼容了不同時期的建築樣式,故於二○○四年登錄為歷史建築,但始終未能妥善利用。
直到二○一九年,羅東林管區為因應林鐵復駛計畫,開始進行文史資料調查。除接續修復林業園區編號十五號的蒸汽火車頭、七噸柴油火車頭,並重新整修昔日的檢修車庫,以鐵道學者蘇昭旭所撰之《羅東林鐵:蒸情記憶》為主題,打造成一座「林鐵館」。
除了展示復古的蒸汽與柴油火車頭外,並透過故事的鋪陳與場景設計、統計圖表、當年伐木工具的展示等,詳細介紹台灣林鐵的歷史脈絡、林場車站調度運作,以及運材技術的演進過程。在既有的空間脈絡中重現林業歷史,也讓社會大眾對林鐵的復駛有另一番的了解和期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