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NG勢力綜合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5|回復: 0

[臺灣歷史] 【文史典故】門牆與桃李

[複製鏈接]

1萬

主題

1萬

帖子

5萬

積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
58482
發表於 2024-12-20 20:58:27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文/毛蔚領

每次到各地孔廟,都會看到「萬仞宮牆」四個大字。這是源於春秋時代,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向大臣說:「子貢比他的老師有學問。」有人傳話告訴子貢,而知道自己學養有限、比不上老師的子貢,則用下面這段話來回答。

「若拿學問比作門牆,我這牆的高度只有到肩膀,別人一眼便可看清楚屋內的狀況;而我老師(孔子)家的牆卻有幾仞高(周制七尺為一仞),若是找不到大門進入,根本看不到裡面宗廟的雄偉、文武百官的壯容。但能找到大門的人太少了,所以叔孫大夫說出這樣的話,也是情有可原。」

因此,後世便以門牆比喻師門。至於吾人常以「桃李滿門」、「桃李春風」的桃李比喻學生,又是另一段典故。

戰國時代,魏文侯的大臣子質因罪逃到北方,遇到了簡主,向他抱怨自己落難,朝廷中受他栽培的群臣,竟無一人幫他說話。簡主對他說:「春天種桃李,夏天可以在樹蔭下乘涼,秋天還可以有果子吃;但若是在春天種下蒺藜,夏天既不能摘它的葉子吃,到了秋天還會長出許多刺。看來,你種的是蒺藜。」

故而,桃李便喻為優秀人才,而蒺藜自然就借代稱小人了。

而作為「桃李滿天下」的首選人物,自非唐朝宰相狄仁傑莫屬。武則天掌政時期,狄仁傑舉薦數十人,均為朝堂重臣,如張柬之(助唐中宗復位)、姚崇(武后及唐睿宗宰相)等,遂有人讚曰:「天下桃李,悉在公門矣。」

嘆自身從事教職三十餘年,且在監獄附設的補習學校兼課十八年,卻屢屢看到假釋出獄的受刑人又重新回到牢籠;更有甚者,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他們搶劫、謀財害命的新聞。

難道,他們真的是怙惡不悛的蒺藜嗎?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自動贊助|新NG勢力綜合論壇

GMT+8, 2025-5-23 07:14 , Processed in 0.029443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抗攻擊 by GameHost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一粒米 | 中興米 | 論壇美工 | 設計 抗ddos | 天堂私服 | ddos | ddos | 防ddos | 防禦ddos | 防ddos主機 | 天堂美工 | 設計 防ddos主機 | 抗ddos主機 | 抗ddos | 抗ddos主機 | 抗攻擊論壇 | 天堂自動贊助 | 免費論壇 | 天堂私服 | 天堂123 | 台南清潔 | 天堂 | 天堂私服 | 免費論壇申請 | 抗ddos | 虛擬主機 | 實體主機 | vps | 網域註冊 | 抗攻擊遊戲主機 | ddo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