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NG勢力綜合論壇

 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1|回復: 0

[飲食文化] 【食說新語】李環餳到新港飴

[複製鏈接]

1萬

主題

1萬

帖子

5萬

積分

管理員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積分
53740
發表於 2025-1-21 20:57:36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文/朱振藩

餳與飴二者,皆古甜食名。鍚是用麥芽和穀芽之類熬成的,《急救篇》曰:「棗杏瓜棣饊飴餳。」唐顏師古注:「厚強者為餳,餳之為言洋也,取其洋洋然也。」飴則是糖膏,《說文》指出:「飴,米蘖煎也。」

兩糖質近而形似,餳大盛於糖,既可直接取食,也能和粥食用。而且在先秦時,賣餳者必吹簫,號稱「餳簫」,《詩經‧周頌‧有瞽》謂:「簫管備舉。」漢代經學大家鄭玄箋,指出:「簫,編竹管為之,如今賣餳者所吹也。」這可是古早的叫賣手段,堪稱為行銷甜食的鼻祖。

唐代赫赫有名的「李環餳」,乃配有乳油、工藝考究的硬飴類甜食,出自武功世家李環的家廚。由於技藝高超,先揚名於貴胄,後流傳到民間,在東都洛陽應市,逐步普及至晉、陝等地,成日後奶油飴糖製品的濫觴。

根據唐人李濟在《資暇錄》的記載,唐文宗太和年間,青年李匡義居洛陽。某夜,月光如晝,閒步肆中,路徑綏福里,見一新開張的食店,正在熬製甜品,遂進店詢問。店主說:「此為一款乳飴,今晚製作,明晨出售。六十文錢一斤,如果想買,明日請早。」翌晨,李匡義購回數斤,味道果然不凡。過了幾個月後,店裡的「李環餳」聲聞遠近,人們爭相購買,成了東都名食。

另,李匡義的叔父李聽之任河中(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)節度使,從洛陽聘請匠人,在蒲州開飲食店,專門販售「李環餳」。日後,關中亦有「李環餳」的專賣店,只是不論質量及風味,都比不上蒲州出品的。

無獨有偶,位於台灣嘉義的新港鄉,亦有一款甜食,其能成為名品,實由老天促成,堪稱食林傳奇。

話說清光緒年間,某賣花生糖的小販,碰上幾日陰雨,其糖受潮,幾乎全數軟化。此君愁眉不展,突然靈機一動,悉數放鍋加熱,添入些許粉漿,待有一定硬度,隨即撈起冷卻,再用雙手揉搓,使成粒粒「糖果」。順手拈來一試,味道確實不錯,「新品」上街販售,居然評價甚高。

這種手工捏成的小糖果,由於會留下糖絲,像煞小老鼠尾巴,有人戲稱為「老鼠仔糖」。唯因其名不雅,聽起來甚怪,於是在每顆糖內皆藏兩顆花生,食之香甜軟Q,起名為「雙仁潤」。作法是先以木柴燃燒,加糖液煮出硬度,接著摻入花生仁,經攪拌後即成。

相傳日據時代,新港望族赴日晉見天皇時,敬獻了「雙仁潤」,明治食之而甘,乃以地名新港命名為「新港飴」。早在一甲子前,凡去新港朝拜媽祖者,常以此當伴手禮,與親朋好友分享。家母娘家在嘉義市,童年時經常嘗到,尤愛裡頭的花生米,細嚼餘味不盡。

「新港飴」後來改用機器攪拌,以蒸氣鍋爐加熱,走向半自動化,除花生外,增添酸梅、桂圓、蘿蔔乾等口味,但知味識味之士,仍偏好其老味道。

從「李環餳」到「新港飴」,其間有一新品誕生,紅遍港台,此即後來居上的「牛軋糖」,其乳糖的滋味,似從「李環餳」而來,糖內添加堅果,恐出自「新港飴」。這些零食甜點,豐富飲食內容,甜蜜長留舌尖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Archiver|手機版|自動贊助|新NG勢力綜合論壇

GMT+8, 2025-2-5 15:49 , Processed in 0.03281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抗攻擊 by GameHost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
一粒米 | 中興米 | 論壇美工 | 設計 抗ddos | 天堂私服 | ddos | ddos | 防ddos | 防禦ddos | 防ddos主機 | 天堂美工 | 設計 防ddos主機 | 抗ddos主機 | 抗ddos | 抗ddos主機 | 抗攻擊論壇 | 天堂自動贊助 | 免費論壇 | 天堂私服 | 天堂123 | 台南清潔 | 天堂 | 天堂私服 | 免費論壇申請 | 抗ddos | 虛擬主機 | 實體主機 | vps | 網域註冊 | 抗攻擊遊戲主機 | ddo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