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治腎虛多汗,中醫常使用「六味地黃丸」,搭配「清心蓮子飲」來歛汗補腎。圖/123RF 【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】許多人的體質容易流汗,只要溫度升高,動不動就「揮汗如雨」。時間久了,難免有人會開玩笑「小心腎虧」。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,腎虛和腎虧不分男女,不正常流汗未必是腎虧,唯有維持正常作息、飲食避免重鹹、減少咖啡因及酒精,才能在日常生活中,進一步落實護腎、養腎。
失眠頻尿要注意 緊張出汗屬正常
如何分辨是否為「腎虛引起的盜汗」?賴睿昕說:「腎虛的主要症狀,是心煩易怒、腰膝痠軟、兩腿無力、顴紅潮熱、眩暈耳鳴、形體消瘦、失眠多夢、尿短赤黃及容易盜汗等,長期未改善,恐致男子陽痿、女子不孕」。從臨床症狀來看,腎虛確實會導致「出汗過多」,但有些人容易出汗卻不一定是腎虛,除了環境因素外,中醫所謂「盜汗」與「虛汗」,一般是由肺氣虛、心氣不足引起,這種汗並無明顯的酸臭味,且腎虛引起出汗,通常伴隨有其他症狀,如畏寒、夜尿頻多、腰膝痠軟、食慾下降等。
單純的「多汗」,只是人體對外界環境的一種反應,像是勞動及運動過後、情緒激動、緊張等出汗,都是正常現象。有些人汗腺發達,如在緊張或痛覺刺激時會手心、腳心出汗,以及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,也會臉上冒汗,此與個人體質有關,不算病態。
病態的出汗,如甲狀腺分泌過多時,會出現「甲亢」,身體會反應出多汗、怕熱、體重減輕等信號。還有,糖尿病患者服用過量降血糖藥導致頭暈,低血糖時,也會伴隨多汗;心臟病患者如果胸悶、伴隨狂冒冷汗,即可能是心絞痛引起冒汗。賴睿昕指出:「當心臟血液供應不足,使心肌循環不佳、胸部出現疼痛或壓迫感,會持續幾分鐘;如果疼痛已經轉移至肩膀、手臂或後背,應馬上前往醫院掛急診」。
作息正常生氣血 飲食節制最關鍵
賴睿昕說,睡飽、睡好之外,最重要的是飲食知所節制。如每餐七至八分飽,同時減少攝取含咖啡因、含酒精類飲食,避免咖啡因與酒精影響身體代謝和睡眠品質,而飲食過飽也會傷血耗氣,對腎氣造成損害。
許多人對「腎虧」存有誤解,以為是專屬於男人的疾病,其實不少女性也有「腎虧」問題。「腎」藏「精」主生殖,如果精氣充足,女性的生殖系統就會健康,反之,如果精氣不足,就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能力。按照中醫觀點,「更年期」是卵巢功能由旺盛狀態逐漸轉化至消失的一個「過渡」時期;此時期婦女的腎虛多汗,中醫常使用「六味地黃丸」,搭配「清心蓮子飲」來歛汗補腎。
賴睿昕建議:若行有餘力,早晚可各做一次,兩掌手心搓熱、按揉命門穴(腰部後面正中央、腰椎棘突下凹陷中),每次約兩百下,長期保養,可收顧腎、逆齡之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