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性、補元氣的山藥料理,適合霜降時節食用。圖/123RF【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】10月23日起,兩周內屬於「霜降」節氣;諺語有云:「一年補透透,不如補霜降」。霜降,可說是養生重要時機;它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,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。中醫師提醒,入冬之前,首防「秋燥」傷肺,白色食物雖可潤燥,但也要「吃對」才有用,如屬過敏性體質者,寒涼食材就要少吃。
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,此季節屬於五行中的「金」,對應肺臟,為陽氣降,陰氣生。古籍《二十四節氣解》中:「氣肅而霜降,陰始凝也。」肺喜潤而惡燥,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,津液既耗,就會出現燥象,表現為口乾舌燥、唇乾、鼻乾、咽喉乾燥、皮膚皸裂。
秋季易口乾舌燥 別再吃辛辣食物
防秋燥,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,一是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,秋天已經非常乾燥,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;所以,對辛辣食物的攝取,如吃麻辣鍋等,一定要減少。
霜降節氣,天氣由溼轉乾,中醫認為「肺」這個臟腑主皮毛,司呼吸,當燥邪影響肺,耗損人體津液,就容易導致鼻黏膜乾燥,與唇乾、皮膚乾裂等症狀。另外,因肺與大腸相表裡,有些人也會便祕,這些都統稱為「秋燥」症。
由於鼻黏膜乾癢,這時特別容易流鼻血,主要是氣候乾燥,導致「肺燥血熱」而引起。當氣候乾燥,鼻粘膜性喜溼潤、忌乾燥,無論是在秋高氣爽的季節,還是在寒冷冬季,只要室內外氣候乾燥,就容易發生鼻子出血現象,中醫稱為「鼻衂」。
流鼻血不要慌張 將鼻翼推向鼻梁
本身有鼻塞的過敏性鼻炎患者,在霜降節氣時期,用手挖鼻孔、打噴嚏,用力擤鼻涕等,外力容易損傷鼻粘膜,導致血管破裂,可能誘發「流鼻血」,如果碰到這類問題,首先不要慌張,先坐直,以免血液流到喉嚨,再將流血一側的鼻翼推向鼻梁,並保持5至10分鐘,使其中血液凝固,即可止血。
如兩側均出血,則捏住兩側鼻翼。鼻血止住後,鼻孔中多有凝血塊,不要急於將它弄出,儘量避免用力打噴嚏和用力揉,防止再出血。
霜降時節,一般建議多食用白色食物來預防、緩解秋燥傷肺,但白色食物如白蘿蔔、大白菜、高麗菜、花椰菜、洋菇、白木耳、甘蔗等多偏寒涼,過敏性體質者要小心,不宜多吃。可挑選溫性、補元氣的白色食物如山藥、百合等。
白色食物多偏寒 山藥百合較溫性
秋季養肺,宜選擇含豐富蛋白質食物,如豆漿,或選用宣肺化痰、滋陰益氣的中藥材,如沙參、西洋參、百合、玉竹、川貝等,對緩解秋燥,頗有良效。如果容易流鼻血,中醫也會採用藕節、仙鶴草、荊芥炭等藥材來止血。
對於秋燥時缺少元氣,容易便祕、口乾舌燥、喉嚨痛,或是容易流鼻血的人,吳宛容建議可喝「百合山梨蜂蜜汁」來緩解秋燥。
材料:新鮮百合20公克、山藥20公克,蜂蜜1小匙、水梨1顆。
作法:
1.將百合、山藥加入 適量水,煎煮30分鐘。
2.將水梨去皮切塊,把煮好的山藥、百合放入果汁機,加入500cc水打均勻
3.加點蜂蜜,即可食用。
功效:百合、山藥為白色食物可潤肺;蜂蜜、水梨潤燥、生津止渴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