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父親舉起女兒高過牆面,探視東柏林的們。圖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圍牆興建初期,西柏林的市民向牆另一邊的揮手。圖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勃蘭登堡門和部分城牆周圍的廢墟,一名邊防軍正以望遠鏡監看著城門。圖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查理檢查哨對面的東德軍人,後方設置了更多層 的障礙。東西方冷戰期間,雙方陣營有時會在這裡 換俘。圖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6年秋,徐宗懋先生(右圖中)在柏林的查理檢查哨留下了觀光紀念照,旁邊的美軍是打工仔假扮的,拍一張合照要3歐元;對比當年查理檢查哨上駐守的美軍士兵,其嚴陣以待的模樣,明顯地看出雙方對峙時的緊張氣氛(左圖)。圖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一名東德國家人民軍站著在東西柏林之間的 鐵刺網旁,看守著邊界。圖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文╱徐宗懋圖文館提供
德國戰敗後,由蘇軍占領的區域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,又稱民主德國或東德,美英法軍隊占領區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,又稱聯邦德國或西德。首都柏林遭到一分為二,分為東、西柏林。
冷戰期間,蘇聯集團與美英集團對立,人民之間的往來也逐漸受到限制,許多東柏林的百姓前往西柏林區之後,就不再返回原居住地。1961年8月,東德政府開始興建柏林圍牆,圍繞著西柏林的邊界,全長167.8公里,把西柏林包圍住。
柏林圍牆成了德國分裂以及東西方冷戰的重要象徵,柏林百姓遭到強制分離,造成之間無法自由往來,雙方的進出需要透過查理檢查哨(Checkpoint Charlie),管制十分嚴格,此後近30年,約有接近5千人左右試圖翻越柏林圍牆前往西邊,東德邊防軍被允許開槍,估計有數百人遭到槍殺。
進入1990年代前夕,東德發生一連串群眾騷亂事件,群眾越過柏林圍牆並且用各種工具拆毀牆壁,成為舉世注目的畫面。1990年中,東德政府決定拆除柏林圍牆,半年後兩德統一。
此後30年,柏林圍牆逐步拆除,保留的牆面成為藝術塗鴉者的創作天堂,也有有心的商人將牆面切成小塊,當成旅遊紀念商品,至於象徵東西柏林分隔的布蘭登堡門以及查理檢查哨,以及旁邊的柏林圍牆紀念館,均成為今天熱門的旅遊點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