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皮膚炎患者,食用雞蛋和牛奶後,可能會加重病情。圖/Pexels文/吳建東中醫師
春季已過一半,天氣逐漸轉變,一下子下雨,一下子又出太陽,寒熱交替的不穩定氣候下,很多朋友的鼻子就開始出毛病。然而在這種溼氣重的氣候之下,還有一種疾病也容易出現,那就是皮膚問題。溼疹、異位性皮膚炎、脂漏性皮膚炎,都容易在此時發作,雖然不是緊急的疾病,但癢起來還是很讓人難受。皮膚癢的話,手會下意識去搔抓癢處,抓後紅腫、破皮、出血,時有可見,嚴重者還會發炎、化膿、皮膚增生,即使要自己別去抓,在睡夢之中,手還是會不停的搔抓,因此難以痊癒。
皮膚炎會發生的原因,主要還是體質所致,然而外在的因素,如空氣汙染、接觸或食用過敏物,以及氣候變化,則是常見的加重因素。春夏之交,時常下雨,外溼影響皮膚而導致氣血運行失常,再加上氣溫寒熱變化迅速,體表就容易在寒溼與溼熱之間轉換,凝滯的氣血遇到熱以後,局部的血管擴張,導致組織液滲出於血管外,因而癢了起來,經過搔抓後,刺激了組織胺的分泌,使得血管擴張更多,結果就是愈癢愈抓,愈抓愈癢。
中醫治療皮膚炎的方法相當多元,以內服藥調整體質的話,有外來的風寒溼熱,則要先疏解這些風寒溼熱。若是體內熱毒較盛者,則要清熱解毒;氣血虛者,要補養氣血;有痰濁溼阻者,則要利溼化痰。然而,皮膚炎是外在疾病,使用外用藥必事半功倍,藥膏、藥粉、外洗等等都有機會用上。若覺得癢的話,就擦上藥膏,不癢了就不會抓,之後若是又再癢,就再擦藥膏,以避免搔抓導致症狀加重。
就中醫來說,皮膚炎是相當需 要注意飲食的疾病。除了要飲食清淡,多喝水、多蔬果,避免菸酒以外,皮膚疾病還有所謂的發物,是指吃下去會讓人皮膚病變嚴重的食物,比如說芒果、竹筍等等,還有花生之類的堅果、菇類,尤其是靈芝類,這些食用後都有可能會讓皮膚病加重。其次就是某些人會過敏的特定食物,如牛奶、雞蛋、小麥等等,就要看當事人是否對這些食物有反應了。
皮膚的護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環,最重要的就是保溼;感覺到皮膚乾燥,就該擦些乳液或藥膏,最好定時擦乳液,別等到癢的時候才擦。
皮膚的清潔也很重要,避免讓汗水、灰塵等刺激物留在皮膚上,同時也不要過度清潔,減少使用肥皂或是沐浴乳,以免皮膚過於敏感。洗澡水也別太熱,有些人遇熱,皮膚就開始癢起來。最後,還要避免情緒過於激動,心情不佳會導致氣血鬱滯,進而導致皮膚狀況變差。
|